国内会议

中国遗传学会2024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长沙成功召开
2024年11月3日至6日,备受瞩目的中国遗传学会2024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长沙盛大召开,此次盛会由中国遗传学会携手湖南省遗传学会共同主办,中南大学与南华大学共同承办。大会以"遗传学:前沿与交叉"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0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高校师生齐聚一堂,共同交流遗传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与交叉领域的发展,展望遗传学未来的美好前景。 图1 中国遗传学会2024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晓风院士担任主持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曹晓风,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张献龙、印遇龙,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傅向东、党委书记邢雪荣,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湖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瑰曙,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陈翔,以及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会秘书长郭海良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杨维才院士代表主办单位致开幕词,他首先对各位参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衷心感谢承办单位、参展商及所有参会人员的鼎力支持。随后,他详细介绍了本次大会的举办背景及重要意义。傅向东副所长代表支撑单位发表讲话,他强调了支持学会发展、助力科技创新及科学传播的重要性。王瑰曙书记和陈翔教授分别代表湖南省科协和中南大学发表了欢迎辞,他们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开幕式上,学会还为"学会单位会员"颁发了证书,并举行了"中国遗传学会科学之旅:遗传学与我们"科普活动启动仪式,旨在通过汇聚专家资源,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及科学精神传播至更广袤的祖国大地,为科技创新培植沃土,为科学普及提供源泉。 图2 曹晓风院士主持开幕式 图3 杨维才院士致开幕辞 图4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傅向东研究员致辞 图5 湖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瑰曙书记致辞 图6 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陈翔教授致辞 图7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南华大学校长张灼华教授 大会共收到植物遗传学、医学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发育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论文摘要177篇,墙报73份。大会共有273个学术报告,包括14个大会报告,259个分会场报告。同时,还举办了14场科普报告,吸引了3000多名听众参与。会议期间,女科学家分会、农业蛋白质组学分会、模式生物分会、代谢遗传学分会、类器官分会等分会也举行了成立会议。 会议将同步举行"科普与中国"中国遗传学会科学之旅--中西部之行科普活动14场,其中包括院士专场3场。这些科普活动不仅会丰富公众的科学知识,还将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图8 中国遗传学会科普行动启动仪式 大会闭幕式由军事科学院周钢桥研究员主持。学会理事长杨维才院士在闭幕辞中总结了本次会议的学术交流成果和亮点,并对青年学者的成长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衷心感谢全体与会者、承办单位、会务组以及志愿者、赞助商和合作媒体的辛勤付出和大力支持。闭幕式上,安徽农业大学江海洋教授还介绍了安徽遗传学会申办2025全国学术研讨会的基本情况,并举行了交旗仪式。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国内广大从事遗传学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专家、青年学者及科普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层次交流平台,还就遗传学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将对持续推动遗传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2024-11-08

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2023年11月28日上午,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由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理事长薛勇彪研究员主持。 (第十届理事长薛勇彪作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147人,监事7人。随后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常务理事、理事长、副理事长、法定代表人,表决聘任了学会秘书长、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维才当选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曹晓风、傅松滨、管敏鑫、卢大儒、钱前、王春香、魏辅文、向华、杨晓和张学当选副理事长。曹晓风兼任秘书长。王秀娥、肖明杰、熊立仲、张小为、周钢桥任副秘书长,肖明杰为常务副秘书长。在第二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左建儒为监事长,张学军为副监事长,高翔、宋旭、宋昉、杨传平、赵卫东担任监事。 (第十一届理事长杨维才院士讲话) 理事长杨维才表示,感谢学会历届理事会为学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将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支持下,依靠全体会员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学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国遗传学学科发展,打造一流品牌学会。 (会员代表大会会场) (财务负责人闫韦祎作十届理事会财务报告) (第一届监事长杨晓作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 (第十届副秘书长张小为作章程修订报告) (总监票人何光存宣布表决结果) (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晓风作党员扩大会报告) (第十一届副理事长卢大儒报告选举结果) (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合影) (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合影)
2023-12-03

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于2023年11月27日-3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欧亚国际会展酒店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恰逢中国遗传学会成立45周年,大会主题是"遗传学:解读生命,赋能经济,引领未来"。本次大会由中国遗传学会和湖北省遗传学会主办,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来自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会、学会成立四十五周年纪念活动和科学传播活动。 11月28日上午,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由中国遗传学会第十届理事长薛勇彪研究员主持。会议通过了中国遗传学会十届理事会相关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无记名表决通过了学会章程和会费标准,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第十一届理事147人,监事7人。 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场 11月28日下午,学术交流大会隆重开幕。开幕式由学会第十届理事长薛勇彪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贺林、李家洋、孟安明、沈岩、杨焕明、张启发、张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党委书记邢雪荣、副所长黄勋,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骏,武汉大学副校长龚威出席开幕式。邢雪荣书记、吴骏厅长在开幕式致辞。邢雪荣书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将一如既往"支持学会、成就学科",吴骏厅长和龚威副校长表达了对大会召开的热烈祝贺和对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下中国遗传学会发展的美好祝愿。学会第十一届理事长杨维才院士讲话,表达了对学会历届理事和广大会员的感谢,对大会承办单位和参会人员的感谢,并号召大家共同推动学会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 大会开幕式现场 大会收到植物遗传学、人类医学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发育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表观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论文摘要218篇,墙报78份。大会共有175个学术报告,包括10个大会报告,165个分会场报告。大会给"青年创新人才"、"杰出贡献人才"、"杰出成就人才"颁发了证书。会议期间,细胞遗传学分会、三维基因组学分会和衰老遗传学分会举行了成立会议。此次大会为国内广大从事遗传学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专家、青年学者和科普和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一个高层次交流平台,就我国遗传学领域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等相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将对持续推动遗传学科的交叉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第十届理事长薛勇彪主持开幕式 邢雪荣书记致辞 吴骏副厅长致辞 第十一届理事长杨维才院士讲话 学会第十一届副秘书长张小为主持颁证仪式 学会第十一届副理事长傅松滨主持闭幕式 大会正值学会成立45周年之际,会上播放了纪念宣传片,学会第十一届理事长杨维才院士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晓风院士为23名给学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理事颁发了证书。每一位参会代表都收到为学会工作45年的荣誉理事安锡培先生著作书籍《时光不语 岁月成诗---相伴遗传学会的岁月》。 荣誉理事颁证 学会同步举行了科学传播"弘毅学堂"专场报告会,华大集团CEO、华大基因副董事长尹烨,以"生命科学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发展"为题,为300余名弘毅师生讲述通俗易懂的基因故事。 科学传播专场报告会现场 中国遗传学会是全国性、公益性和学术性的社会团体,45年的历史积淀已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将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各省市遗传学会及全体会员的支持下,继往开来,赓续发展。
2023-12-02
国际交流
2011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会议纪要
“2011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于2011年10月22—24日在在长春南湖宾馆剧场召开,大会主席由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于军教授担任,大会主题“基因组学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大会采用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的形式进行学术研讨,特邀嘉宾和参会代表在基因组科学、基因组技术、基因组信息学和基因组转化与应用方面总计有37位专家学者分别作大会报告和分组报告,参会代表350人左右,会议出版“论文集”。 基因组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又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几十年来,DNA(脱氧核糖核酸)一直被认为是决定生命遗传信息的核心物质,但近些年科学研究表明,生命遗传信息从来就不是由基因单独“决定”的,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学者们越来越意识到表观基因组和核糖基因组在“信息流”和“操作流”两个层次上,不断将我们所熟知的“中心法则”赋予新的更加复杂的内容,使整个基因组学的研究更趋于复杂化的同时,也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在本次的基因组学大会上,科学家对这些重点领域展开了深入讨论,介绍和展示了大家在DNA甲基化、染色质重塑、microRNA、非编码RNA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并对基因组学的未来发展及其趋势进行预测,提出了新时期急需解决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 科学家们相信,在未来个性化的基因组信息将更加广泛地用于个体定制特殊药物。如果清楚地了解患者间的差异性,可以针对患者“对症下药”,也许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只是让患者吃少量的药物,就会出现显著的治疗效果。在本次大会上,科学家对个体基因组与个性化医疗、个体药物定制等领域的发展也展开了深入讨论。
201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