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会议

"2023年西南四省(区)遗传学学术联会"在昆明成功举办
2023年8月24-25日,"2023年西南四省(区)遗传学学术联会"在云南昆明召开。会议由云南省遗传学会、四川省遗传学会、贵州省遗传学会和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联合主办,云南农业大学承办,来自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共13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由云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李成云教授主持,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朱书生致开幕词,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任李德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施鹏研究员等出席开幕式。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旭教授、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兼职副主席、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赵德刚研究员和中国遗传学会办公室肖明杰主任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学术联会上,李德铢研究员、宋旭教授等26位学者做报告。报告人不仅有遗传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也有众多青年才俊,从不同层次、多个角度充分展示了遗传研究的最新成果,会议学术气氛浓厚。 本次会议是继2019年后第二次召开西南四省(区)遗传学学术联会,有力的推动了西南地区遗传学领域的学科交流和发展,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活力。会议期间还评审和奖励了2020以来四省(区)青年学者发表的优秀论文,组织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位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支持"西南四省(区)遗传学学术联会"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成品牌学术会议。 大会合影 部分代表参观考察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2023-08-30

第十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在中国遗传学会指导下的"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系列会议,已成为我国微生物学领域具有优良传统和广泛影响的学术盛会,并在中国遗传学会大力支持下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由中国遗传学会微生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8月11日-14日(11日报到,12-13日学术研讨,14日离会)在山东省青岛市黄海饭店如期顺利召开。本届学术研讨会主题是"环境保护及生命健康驱动下的微生物遗传学发展",聚焦细菌、古菌、真核微生物、病毒等遗传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前沿交叉和技术创新。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的60家高校及科研院所300余名代表参会。在为期2天的会议过程中,共有2位院士、18位大会报告人、38位主旨报告人以及27位青年论坛报告人贡献了85场精彩纷呈的报告。 大会开幕式上,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沙忠利致欢迎辞,沙忠利所长对本次的大会主题进行了阐述并预祝此次会议成功举办。随后,中国遗传学会微生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向华研究员做大会致辞,向华主任首先强调青岛是中国遗传学的发祥地之一,本届会议正值中国遗传学会成立45周年和微生物遗传学专业委员会成立40周年,回到了青岛,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随后回顾了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这一品牌会议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对历任专委会委员的支持和努力表达了衷心感谢,尤其强调了遗传学会谭华荣副理事长(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前辈在开创和推动这一品牌会议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随后向华主任简单回顾了疫情期间举办的两次线上云端学术会议,最后进一步指出,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加强微生物领域的研究合作,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并对研讨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中国遗传学会办公室肖明杰主任应邀于百忙中出席了会议开幕式,表达了学会对微生物遗传学专委会工作和历届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的肯定和支持。 徐建国院士在题为"高原兔鼠病毒的发现及其潜在公共卫生意义"的大会特邀报告中,以高原兔鼠病毒和温州病毒为例说明了哺乳动物沙粒病毒比以前认为的更为广泛,呼吁社会和研究人员提高对新出现病毒遗传、生态多样性及其临床意义的认识,并鼓励对这些新出现病毒进行深入研究。邓子新院士在题为"以合成生物学驱动大健康科技的创新和创造"的报告中,深入探讨了合成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内涵和外延、使命和前景,以及我国在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态势、优势、特色和机会。 大会报告环节由微生物遗传及相关领域的18位资深专家分别围绕海洋微生物驱动有机质循环的遗传机制、分枝杆菌噬菌体逃逸防御的分子机制、肠道微生物在代谢食物药物方面的新机制、微生物细胞尺寸的决定和适应机理、丝状真菌天然产物合成机制、病原性念珠菌有性生殖调控机制、蚊媒病毒感染与传播分子机理、重组蛋白高产酵母的遗传学、人工基因线路与生物合成、嗜盐菌与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单细胞组学关联机制、变形链球菌中的生物活性分子合成机制、微生物磷硫酰化防御机制、人类环境病原真菌的适应与进化、肉桂酰脂类化合物合成机理、真菌次级代谢调控机制、细菌基因转录分子机制以及重要甾体的高效生物合成等微生物遗传学前沿科学问题带来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在主旨报告环节中,由38位微生物遗传与相关领域的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分别围绕"微生物遗传与绿色生物"、"微生物遗传与前沿交叉"、"微生物遗传与人体健康"三个主题分享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知识和思想。青年论坛环节中27位优秀博士后、研究生展开了紧张、激烈的学术"评优"展示,最终由15位专家评委评选出15名优秀报告人,充分展示了微生物遗传领域年轻学者的风采。会议过程中,与会人员与报告专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激烈探讨中产生的新思想和提出的新问题将积极推动微生物遗传学领域的创新发展。 本次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国微生物遗传与相关交叉领域前沿思想、最新成果和青年风采,也进一步促进了各个交叉学科的交流与融合,为我国微生物学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23-08-18

同携手 共发展----2019年首届西南四省(自治区)遗传学学术联会在成都胜利召开
2019年10月25日至27日2019年首届西南四省(自治区)遗传学学术联会在成都召开,会议由四川省遗传学会、云南省遗传学会、贵州省遗传学会、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联合主办、西南民族大学承办。来自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省(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科研工作者共30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由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技学院李键院长主持,西南民族大学校长刘玉彬在会议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李昌平出席大会并讲话,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长宋旭教授宣布大会开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杨维才研究员、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施鹏研究员、云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李成云教授、贵州省农业科学院院长赵德刚教授、中国农业大学赵兴波教授、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彭勇教授、日本京都大学Yasuo Yasui等15位专家出席大会并做大会专题报告。云贵川藏四省区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遗传学领域的40余位优秀青年学者参与了分会场报告。 会议期间四省(区)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商合作和发展,为地区科研实力整体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休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共同观看了由西南民族大学组织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为学术会议增添了艺术气息。 本次会议有力的推动了西南四省遗传学领域的科学交流和发展,加深了各遗传学学会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同时为学会间开展广泛学术交流、合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2019-10-30
国际交流

2014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暨全国第十三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总结
经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批准,“2014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暨全国第十三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于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湖南长沙的湖南宾馆顺利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遗传学会、美洲华人遗传学会、中南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主办,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南省遗传学会、湖南省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及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共同承办。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中国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60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 大会开幕式于2014年10月30日上午举行。开幕式由中南大学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南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夏昆教授主持;中南大学副校长张灼华教授代表中南大学致欢迎词;全球华人遗传学大会主席管敏鑫教授,美洲华人遗传学会会长、美国迈阿密大学刘学忠教授,全国第十三次医学遗传学学术会议大会主席张学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先后致辞。 本次大会主题为“遗传—解码生命”。会议围绕人类遗传学及医学遗传学、转化医学、生殖遗传学、植物遗传学、动物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等领域,在10月30日、31日上午邀请杨焕明院士、贺林院士、陈润生院士、 Prof. Jie Shen(Harvard Medical School, USA)、Prof. Xuezhong Li(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 USA)、 Prof. David Cram(Monash University, Australia)、Prof. Xi Lin(Emory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USA)、Prof. Fengyu Zhang(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SA)等18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报告;在10月31日下午和11月1日上午分别围绕各个主题、邀请了王红艳教授、Prof. Jianxin Bao(Northeast Ohio Medical University)等60余位专家学者、分成7个分会场进行了报告。 杨焕明院士以“Genomics: From Reading to Writing”为题,作了大会的首个学术报告,他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在二代测序方面,尤其是华大基因在测序方面为全球的生物学事业,包括植物、动物、病毒、人类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同时对于遗传学的发展及整个生物学的美好前景进行了预测。 贺林院士就深度测序在人类遗传学,特别是临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观点,他认为: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在临床使用基因测序领域蓬勃发展,对国民健康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基因测序作为一门新兴产业一般包括:临床的基因检测,健康产业的基因指导,工农业的基因运用以及科研导向的研发工作。贺院士根据同仁的观点,“民间”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见解对于:一、如何使“临床使用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管理”处在合理区间?二、基因测序产业的发展是否受到约束;三、迫切需要直视的部分及可能出路等几个问题进行了必要的综述和适当的讨论。来自美国的刘学忠教授等介绍了遗传检测在美国的应用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利用自己设计捕获试剂盒(包含180个已知耳聋基因,覆盖1.3MB的基因组区间)结合二代测序开展耳聋的遗传诊断所获得的数据。袁慧军教授介绍了中国的耳聋遗传学家们于2013年9月联手成立了“中国遗传性耳聋基因研究战略联盟”;从2013年10月开始,战略联盟的各研究团队在全国各地大规模采集遗传性耳聋患者的血样和临床资料,并致力于建立大规模的中国耳聋人群基因变异数据库,建立适用于中国人群耳聋基因大规模平行测序诊断流程,为今后耳聋基因研究和临床基因诊断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优质的技术平台和创新的研究方法。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周琪研究员就遗传学研究的另一热点问题“干细胞在遗传筛选和疾病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多能性干细胞既能在体外无限自我更新,又可以分化形成三胚层的细胞,是研究生命现象的良好细胞模型,同时可以作为遗传资源库,开展遗传筛选及遗传疾病的研究工作。”同时介绍了他们多年努力所获得的成果。来自于中科院植物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的杨维才教授以“被子植物胚囊发育与花粉管导向的分子遗传研究”介绍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赖良学教授介绍了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在猪基因组点突变中的应用,山东大学的李越中教授介绍了细菌细胞间的自我识别。 会议期间各与会代表就各自所研究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会议的召开对于加强全球华人遗传学研究人员和从事临床遗传学服务的相关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并提升了我国生命科学及医学科学研究的地位。
2024-01-10
第十一届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讨会预通知
一、会议简介 三维基因组学是遗传学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旨在考虑基因组序列、基因结构等一维信息的同时,研究染色体和染色质在细胞核内的三维空间构象,及 其对基因转录调控、DNA复制以及DNA损伤修复等基因组功能的影响。如今,三维基因组学的概念、实验策略和分析方法已经广泛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为人类疾病相关的遗传因子研究、以及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动植物物种的基因组精细注释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强大工具。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和国际学者在三维基因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展示三维基因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我们拟于2024年11月1日至3日在美丽的海南 省三亚市举办"第十一届国际三维基因组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三维基因组学的最新进展做大会专题报告,共同探讨三维基因组学研究中采取的技术、未来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本次大会的主题是"3D genome for better life,三维基因组及美好生活",旨在希望三维基因组学在推动生命科学领域进步的过程中改善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参加这次盛会,与同行们分享您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三维基因组学的发展。我们将持续更新会议筹备进展,敬请关注。 主办单位:中国遗传学会三维基因组专业委员会、华中农业大学、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浙江大学 承办单位: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二、组织架构 1、学术委员会 主席: 阮一骏 浙江大学 副主席: 颉 伟 清华大学 李 程 北京大学 李国亮 华中农业大学 赵书红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 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凡,曹罡,陈超,陈河兵,陈匡时,陈阳,丁俊军,方东,付向东,高军涛,宫磊,龚亮,郭国骥,何舜平,侯春晖,胡家志,黄佳良,季雄,靳文菲,李国红,李晶,李婷婷,李湘盈,李兴旺,梁征宇,刘龙奇,罗杰,罗钧洪,马涵慧,裴端卿,沈立,师明磊,宋晓元,孙育杰,唐忠辉,田志喜,田忠原,王海峰,王佳,王茂军,吴强,肖传乐,邢栋,宿兵,徐冬一,薛愿超,杨庆勇,姚红杰,叶凯,张强峰,张勇(男),张勇(女),张治华,赵志虎,周琦,朱大海,郑梅珍,朱艳芬,赵云霞 2、组织委员会 主任:赵书红 副主任:杨新泉,杨芳 大会秘书:赵云霞,朱艳芬 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柴皓曦,高军涛,龚亮,颉伟,黎欣,李程,李国亮,李兴旺,王海峰,肖传乐,肖明杰,郑云,朱艳芬,赵云霞 3、会议联系人 赵云霞 15926205932 黎 欣 17786142330 4、会议上期回顾 2023年第十届: https://mp.weixin.qq.com/s/IUqDyeaXLPLBnJd_LwvKAQ
2024-01-10
第二十三届国际遗传学大会
2023-07-24